找到相关内容296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专访济群法师:慈善的精神

    “民心向善”,应该从两方面着手。首先,是帮助民众正确认识慈善行为对于自身生命改善的意义,也就是当下利益(令内心调柔安乐)和长远利益(令生命品质得以提升)。其次,需要大力弘扬传统文化中高尚的道德理念,如...

    佚名

    |佛教观点|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9433084748.html
  • 道智法师禅修开示

    ,身心不仅不会调柔,反而渐渐变得僵硬。其次,数得久了,慢慢地心里会出现很急燥的情绪,感觉很无聊,甚至还会昏昏欲睡。出现这种状况是很正常的,因为在日常纷乱的生活中,我们总是习惯于让心念不断地追逐外境。...

    道智法师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06231886376.html
  • 遇到学佛法的机会千万不要空过

    但愿我生生世世不离开出离心、菩提心和无上大圆满的殊胜境界。我们时时都如是发愿、如是祈祷的话,逐渐逐渐我们的心就会转变,因为它毕竟是有为法。以前虽然很刚强难化,但逐渐逐渐会变得调柔,最后也会有一些新的境界...

    索达吉堪布

    |佛法|人身|修行|

    http://www.fjdh.cn/article/2009/11/21273593875.html
  • 在婚姻与出家之间的抉择

    觉得佛法超越世间一切宗教、科学之上,于是我对它的信心又深入了一层。   九四年观音成道日那天,在一个尼姑庵里我遇到了一位皈依多年的女居士。她那庄重的举止、文雅的谈吐、调柔的神情,以及用平和、安详的...地走了。   佛法,只有佛法才能渐渐洗去我暴躁的恶习,调柔我的身心,让我意识到这个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一个所谓的“我”,那么我的烦恼、我的感受岂不是空中莲花吗?那又有什么好执著的呢?母亲后来评价我说:“...

    索达吉堪布 编著

    |学佛|因缘|出家|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03/1718503295.html
  • 于生活中获一切胜妙功德的心法[文殊菩萨开示]

    罪法 事讫就水 当愿众生 出世法中 速疾而往 洗涤形秽 当愿众生 清净调柔 毕竟无垢 以水盥掌 当愿众生 得清净手 受持佛法 以水洗面 当愿众生 得净法门 永无垢染 ... 能知恩德 见背恩人 当愿众生 于有恶人 不加其报 若见沙门 当愿众生 调柔寂静 毕竟第一 见婆罗门 当愿众生 永持梵行 离一切恶 见苦行人 当愿众生 依于苦行 至究竟...

    文殊菩萨开示

    净行品|文殊|在家

    http://www.fjdh.cn/article/2007/03/1845348089.html
  • 依止善知识是修道的根本——从《菩提道次第略论》谈起

    知识视为真佛——具大信心;知善知识善巧方便行为的密意——具大智慧;能够受持善知识所宣讲的一切正法——广闻博学;慈爱那些痛苦无有依怙的众生——具大悲心;恭敬善知识所传授的律仪——敬护净戒;身语意寂静调柔——三门调柔;内心能容纳善知识的一切行为——宽宏大量;自己所拥有的一切皆供养善知识——慷慨大方;内心很少出现不清净的分别恶念——具有净相;如果造了恶业立即想到:善知识知晓我的恶行,并一定会羞辱我——具...

    释成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74039854.html
  • 每日生活祈愿文

    罪法 事讫就水  当愿众生 出世法中 速疾而往 洗涤形秽  当愿众生 清净调柔 毕竟无垢 以水盥掌  当愿众生 得清净手 受持垢染 手执锡杖  当愿众生 ... 当愿众生 调柔寂静 毕竟第一 见婆罗门  当愿众生 永持梵行 离一切恶 见苦行人  当愿众生 依於苦行 至究竟处 见操行人  当愿众生 坚持志行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3545543.html
  • 易行道与难行道

    回向」。这可见易行道不单是念佛,即行愿品的十大行愿等。能这样的修行易行道,即「福力增长,心地调柔┅┅,信诸佛菩萨甚深清净、第一功德已,愍伤众生」;接著即说六波罗蜜。这可见∶念佛、忏悔、劝请,实为增长福力,调柔自心的方便;因此、才能於佛法的甚深第一义生信解心;於苦痛众生生悲愍心,进修六度万行的菩萨行。这样,易行道,虽说发愿而生净土,於净土修行;而也就是难行道的前方便。经论一致的说∶念佛能忏除业障,...

    印顺导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43149953.html
  • 《法华经》与禅宗的境界论

    《涅槃经》成句,表示脱落烦恼之心,而彰显本原心性,其实质也就是调养心性之牛,使它成为露地白牛。心牛既已调柔,即可“端驭白牛车”,发挥其活泼的机用。 其次是使如同露地白牛的心性显发妙用。调心之后... 耕云种月自由人,田地分明契券真。黄独将看炊作饭,白牛今已牧来纯。镢头活计时时用,物外家风处处亲。禾黍十分秋可望,饱丛林汉着精神。《宏智广录》卷8  纯和调柔的白牛,识取自家田地,耕溪云,...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15152221.html
  • 佛学院僧教育之反省--青龙寺座谈会

    跟某位师父出家,在某个道场住过,他对于出家好像已经熟悉,但事实上,很多的教育内容,他都没有接触过,但他却认为已经出家而自认是一位比丘了。   所谓的大乘教育,包括调柔教育,习气执著可以采取部份师徒制...功课等     乙、生活门:培福、值事部份,加强生活中的心性调柔要求。     丙、人际门:僧伦的关系,例如对比丘、沙弥乃至比丘尼都要合掌恭敬      ;与师长谈话一定要合掌,没叫放掌不可放掌,...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452469743.html